说起苏绣,总是跟“美”联系在一起。盛放的牡丹,灵动的猫咪,青绿如梦的江南雨巷……什么?魔幻?骷髅?这怎么可以!
当“非遗”与“当代艺术”碰撞交互,以一幅宋代名画《骷髅幻戏图》为蓝本创作的系列刺绣作品,首次进入国际顶级艺术殿堂威尼斯双年展,便问鼎劳伦斯世界纪录,成为苏绣当代化的有益试水之举。
时代脚步向前,经典绵延呼应。文学艺术也好,科学技术也罢,每一轮觉醒与革命,都会引发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司法也不例外。
从一枕临流水,到一网通天下,当千年锦绣水乡点燃互联网司法新引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神奇反应?
古与今、立与破、旧与新、保与拓这些辩证关系,不断融汇于非遗传承的迭变进程之中,也正在苏绣的发祥地演绎出江南文化的“高新故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里,诠释出独特的“虎丘智慧”与别样的“司法美学”。
“无纸化,啥意思?别说我们,先说说当事人不来交材料咋立案”“当法官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要纸质卷宗还得去档案室调档的情况,开什么玩笑”……
站在今天的时空刻度,回看2020年初的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人民法院,很难不让人联想起《百年孤独》那被用滥俗的“多年以后”式开头。相比奥雷利亚诺初见冰块带给读者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纸质卷宗的“消失”,伴随司法“触网”从新鲜体验渐成主流常态,显得既不魔幻也完全不超现实。
眼下时光正好,得闲漫游苏州城西,从树山行至大阳山再往狮子山,恰好是虎丘法院本部到苏州互联网法庭的距离。这一路上,不仅能感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田园风情,更能够正常的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的鲜明剖面。
信步走进藏身于商务区现代写字楼的法庭,好像置身一家科技含量十足的互联网企业。
一迈出电梯,映入眼帘的是简洁、清爽的诉讼服务台和当事人休息区,一块块电子屏随处可见、随手可触,屏幕中缓缓“走出”的数字法官助理小茵,向来访者娓娓道出苏州互联网法庭的与众不同。
推开一扇门,只见法官身着法袍紧盯前方的高清电子屏,一步步引导身处“云端”的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陈述,字节跳动间,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实时记录,整场庭审庄严有序、有条不紊……
就在不少传统法庭还为纸质卷宗电子化劳神费力时,这里已实现涉互联网案件100%全流程在线办理,庭审时间平均缩短半小时以上,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8%的“云办案”常态。
再代入苏州互联网法庭所属的虎丘法院,更是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电子诉讼全流程、全辖区、全领域覆盖,目前全院约七成民商事案件通过在线方式办理。
对苏绣传承人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一夜白头”创作故事。南宋李嵩用画笔凝固一出悬丝傀儡戏,反映人生命运的虚幻、无常。700多年后的今天,一根小小绣花针纵横穿梭间,不仅捕捉住“幻戏”的千般韵味,那数不清的针脚,还在表现生与死、老与少之外,多了色泽、光感、层次等诸多惊艳变化。
从一开始很难接受的抗拒焦虑,到如今习惯成自然的理所当然,从智慧审判“苏州模式”的“试水者”到“弄潮儿”,虎丘法院靠着以无纸化办案为基础的电子诉讼新模式,在短短几年间实现数字科技与司法审判的双向奔赴——
电子诉讼全覆盖项目获评“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异步审判模式入选全国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及中国法治蓝皮书,电子审务督察机制入选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一项项成果彰显其争先进位的高新格调,也标注着一步步打造“云案云审 融诉善治”互联网司法“苏州方案”的扎实脚印——
不仅是简单地把办案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也不单纯是“数字”与“司法”的叠加,更追求数字司法与数字生活、数字化的经济的深度融合。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一根丝线,需要被分解为“绒、丝、毛”,1根等于2绒,1绒等于8丝,1丝等于22毛,最细的1根丝线毛。
一位绣娘一辈子要分千万根丝线,却只能有一个心思。一位法官执法办案何尝不是如此,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回百转,最后统统归一于“公平正义”,四字千钧重。
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被称为数字化的经济时代的“石油”,价值巨大不容忽视。就在今年5月8日,苏州数据资源法庭(狮山人民法庭)成立。赋能数据要素这一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苏州锚定全国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构建数字化改革工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苏州数据资源法庭与全市专业法庭“五朵金花”之一的苏州互联网法庭,其实还与另一项“非遗”渊源匪浅。
苏湘粤蜀,四大名绣广为人知。而自明以降,就有“吴中多重锦”的说法,苏州宋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亦有三大名锦之称。
如今古城至高点北寺塔对面,一座现代风格的白色建筑娴静安卧,这就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题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曲径通幽处,织匠正演示揭秘一台最接近宋代原型的花楼织机原理:上下两个人同时操作,上面的人负责提拉经线,如同敲击电脑键盘;下面的人持梭,把键盘指令变成电脑屏幕上的直观信息,每一次提拉和投梭的点位,都严格按照事先写好的程序执行。
花团锦簇的宋锦,就这样在12世纪前后经丝绸之路到西方,继而启发了从电报机到现代计算机等一系列影响人类历史的发明。
眼下,苏州数据资源法庭春生夏长,一路生花;作为全国第三家、全省首家互联网法庭,苏州互联网法庭履职已满周年,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无疑是最好的“礼物”。
定标尺、明边界、促治理——从“第一槌”为互联网领域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树立规则指引,到妥善化解消费者诉电子商务平台系列网购纠纷案;从测评博主“恶评”被判赔偿案,到虚拟主播形象损失纠纷案,一例例生动鲜活的“首案”,变成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法治公开课,既助推平台企业合规发展,助力数字化的经济行稳致远,又为营造清朗互联网空间注入源源不断的苏互动力。
秉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理念,打造涉企纠纷化解快车道,从立案、送达到调解、开庭,全流程在线诉讼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维权和应诉成本;与20余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针对新业态用工、数据资产权属等热点有的放矢,积极打造交流研讨平台,精准把握企业司法需求,定期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和头部企业代表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聚焦苏州打造“直播强市”新名片,与市委网信办合作共进,发布首个《直播行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聚焦苏州打造全国数字化改革先行区新目标,与市大数据交易所携手设立数据安全合规工作站,培育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优生态;聚焦苏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需求,与知识产权、破产、国际商事和劳动法庭握指成拳,凝聚“五庭协同”司法合力,为企业敢闯敢干厚植沃土。
集九步流程(诉前调解-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异步质证-在线庭审-数字化执行-集约化管理-电子审务督察-电子卷宗一键归档)于一体,创新打造“云智”互联网诉讼机制,法官仅用一台电脑就能完成全案审理,院庭长仅用一个系统就能监管事项进展,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流程在线服务。
以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能组成的在线诉讼端口为支撑,以设立在辖区矛调中心、律所等123处线下“云审·融诉驿站”为载体,推出“1+4+10+N”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以1个苏州互联网法庭为中心,打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苏周到、苏高新公共法律服务APP等4个在线诉讼端口,提供面向苏州10个县市区、惠及N名当事人的诉讼服务),最大限度延伸互联网司法触角,为老百姓提供普惠均等、温暖贴心的司法服务。
驻足苏绣小镇展馆,细观骷髅幻戏绣品,犹如一面“魔镜”,映出人生的对照无常之魅力,也隐喻大胆开拓实践之精神。如果把苏州互联网法庭比作一面镜,不仅折射出苏州全力以赴打造全国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的决心与底气,更能从中聆听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体验司法与科技的交融……
移步换景,从虎丘法院朝着太湖方向向西,来到镇湖街道。“如果我用的底稿是徐悲鸿的《八骏图》,算不算侵权?”“画家的画作,到底要过多久,我们才可以免费使用?”“人家临摹我的获奖刺绣作品,算不算侵权?”
一条绣品街两边,仍能看到“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的盛画面,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创作局限,很多绣娘的作品底稿并非原创,知识产权纠纷一度极度影响了当地刺绣行业的发展。
如今,苏绣俨然一门成熟产业,一针一线织出的不止锦绣生活,还有知识产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起升级的,还有虎丘法院的审判服务理念。
以案件审理为契机,一面向被告绣娘传播著作权利保护观念,一面争取原告同意将其作品有偿授权给绣娘作为底稿使用,从而使大量此类案件通过调解方式得到妥善解决。自2018年以来,虎丘法院共审理涉苏绣的知识产权案件34件,涉苏绣的追索劳动报酬、买卖合同案件126件,并执结涉绣娘的追索劳动报酬执行案件55件。
“苏绣+动漫”“苏绣+游戏”“苏绣+汽车”“苏绣+文创”……以版权“针眼”穿引苏绣产业“金线”,虎丘法院打出一套组合拳: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区工商局、区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部门单位实现信息共享;法官定期来到镇湖绣品街、东渚百匠街宣传典型案例;在审理案件时邀请专家教授、审判专家共同把脉苏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版权问题;协助镇湖刺绣协会成功申请镇湖刺绣集体商标与地理标志,并申报外观专利近百项,有效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拥有古典园林和大运河苏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古琴、端午习俗、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碧螺春共7项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千年沉淀让苏州成为典型“双遗产”城市,独具深厚韵味。
从昆曲动漫脸谱案,到园林模型侵权案,从明辨真假“牡丹亭”案,到顾家花园13号古建文保案,从韩氏祠墓公益诉讼案,到《貂蝉拜月》玉雕、《华清浴妃图》苏绣等底图侵权案,当执法办案融入叠山理水的精致内涵与极致追求,案里案外浓缩气象万千。
从昆山昆曲、相城金砖、虎丘苏绣等多方位汲取灵感,多角度解读诉源治理、能动履职、数字司法担当作为,从苏州法院对“公正与效率”的不断追求中挖掘素材,饱蘸文化之墨、描绘司法图景,在执法办案之外,更注重探寻司法实践与非遗传承共通的细节和质感,挖掘苏州法院求臻至善、守正创新的精神密码和文化自信,勾勒以“最江南”人文标识绘就新时代法院文化建设的新图景。
煌煌乎其文,灿灿乎其城。苏州,正成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人文经济学的最佳样本。汲古润今、良法善治,永远都是走针穿线织就文化与经济“双面绣”的最硬支撑、最强底气。
刘德华把一家“刘德华板鸭”店告上法庭,老板:我一出生就叫刘德华,凭什么让我改名...
苹果官宣中国地区 Ai 功能开放时间丨实测 iPhone15 官网回收
反向升级!国行iPhone 16系列与Watch S10无线快充功能被
新iPhone为啥总强调摄像头好 外媒:照片大了,用户可能会买存储空间